6 月 23 日,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雷军在微博发文称,小米的首款 SUV ——小米 YU7 将于 6 月 26 日晚 7 点正式发布。这意味着新车较此前公布的 7 月上市时间略有提前。
同场发布的新品还有:小折叠手机 Xiaomi Flip2、搭载玄戒 O1 旗舰芯片的小米平板 7S Pro,以及一款"面向下一个时代的个人智能设备"等。
图源:雷军微博截图
YU7价格成焦点
在一众新品当中,大家最为关注还是新车 YU7 的价格发布。
5 月 22 日,在小米集团 15 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上,小米汽车发布了旗下首款 SUV ——小米 YU7(中文名"御 7 "),定位"豪华高性能 SUV "。新车在设计、智能科技、续航及安全性能上全面升级,旨在为时代精英提供极致的产品体验。
彼时,雷军表示,有网友提到 19 万 9,"这是不可能的,对标 Model Y 的配置,卖到 30 几万差不多。"
然而,在雷军最新微博底下,有网友直接喊话:"定价高于 25.9 不好卖,低于 25 的话 SU7 不好卖,你看着办。"
另有网友回复到:"要是低于 25W,我 SU7 订单不要了,直接定 YU7。"
据悉,在小米集团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透露,小米 YU7 发布后,预约咨询量超过同期 SU7,截至 5 月 25 日," YU7 技术发布会"的留资用户是" SU7 技术发布会"同期的 3 倍左右," YU7 比 SU7 有更大的受众面,我们对 YU7 非常有信心。"
另在电话会上,当被问及小米 YU7 标配激光雷达是否会影响定价策略或者盈利能力时,卢伟冰表示,小米 YU7 产品力很强,价格现在还没定完,不方便谈价格。
他认为,产品竞争力强是核心,盈利是结果,不能当做结果去追求;产品力强,盈利也不是问题," SU7 发布这么久!一款都没有是 SU7 的对手,一个能打的都没有。产品力强才没有对手,没有对手就能够保证利润率。"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小米集团 2025 年一季度实现营收约 1112.93 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 47.4%,经调整单季度净利润首次突破百亿元,达到 107 亿元,同比增幅达 64.5%。
其中,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 AI 等创新业务收入达 186 亿元,智能电动汽车收入 181 亿元,其他相关业务收入 5 亿元。智能电动汽车及 AI 等创新业务分部毛利率为 23.2%,显著高于去年同期的 12.6%,经营亏损收窄至 5 亿元。
小米集团公布的交付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小米 SU7 系列交付量共计 75,869 辆,连续 6 个月单月交付超 20000 台,上市以来累计交付突破 25.8 万台。1-4 月,小米汽车累计销量已突破 10 万辆,已完成全年 35 万辆销量目标的近三成。
图源:小米
工厂规划提速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小米 SU7 系列的热销,以及首款 SUV 小米 YU7 上市进入倒数计时,小米汽车已经面临严重产能不足问题。
目前,小米汽车 APP 显示,新订购小米 SU7 系列车型的用户需要等待 30 周以上。这一等待时间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创始人雷军也因此被网友戏称为"欠车王"。
为了缓解产能压力,小米汽车一期工厂从 2024 年 6 月起就开始实行双班倒运营模式,满负荷生产。雷军近期表示,"小米汽车工厂目前每月能生产两三万辆车。"按照这一产能计算,小米一期工厂的年产能已经达到 30 万辆左右,是其设计产能的两倍。
为了应对产能瓶颈,小米汽车正在积极规划其第三工厂。
6 月 19 日,小米景曦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竞得北京亦庄新城一块工业用地,成交价 6.35 亿元。这块占地 48.51 万平方米的土地紧邻小米汽车二期工程项目。小米景曦科技有限公司由小米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100% 持股,即确认了该地块与小米汽车业务直接关联。
实际上,早在今年 3 月时,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曾发布相关规划综合实施方案,在小米汽车一期、二期工厂毗邻处新设工业用地,彼时外界就猜测这或是小米汽车三期工厂项目。
按照小米汽车现有的工厂布局,一期工厂占地面积 71.8 万平方米,设计年产能 15 万辆;二期工厂同样规划年产能 15 万辆,目前正处于设备进厂阶段,预计今年 6 月中旬竣工。
相比之下,三期工厂的规划用地面积为 48.51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24.7 万平方米,虽然略小于前两期工厂,但在协同效应的加持下,年产能应该也不会太低。
有业内人士猜测,如果三期工厂能够如期建成投产,小米汽车在北京亦庄的总产能将达到 40 万辆以上。相较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 95 万辆年产能虽有差距,但考虑到小米汽车起步时间较短,这样的扩张速度已经相当可观。
广源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